您的位置:江西广告网 >> 资讯 >> 省内新闻 >> 上饶广告网 >> 查看资讯           在线投稿在线投稿

180

view

上饶茶亭镇惊现唐代银金矿旧址 大大小小旧矿井上千个

发布日期 发布: 2009-7-26  |  来源  来源: 大江网  |   发布人 (共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日,上饶县文化部门初步确定,该县茶亭镇包家村包公尖山上的一个矿井为唐朝乾元年间所留的采矿遗址。这座海拔600多米的矿山周围分布着上千个大大小小的古矿井,与当天酷热的气温相比,古矿井内凉风习习,成为当地人避暑的一个好去处。

  相传矿井密布的包公尖山上曾覆盖着原始森林,古人是如何探矿提炼的?矿山脚下的包家村发现了难得一见的称量工具,以前的村名也曾十分怪异,之前这里曾是辉煌一时的铸币厂吗?重重疑问还有待考古专家的进一步考证。

石壁上的字样

  上千个古矿井藏身包公尖山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包公尖山还曾因为能找到‘明金’名声在外。当时,有人从古矿井处找到过小拇指头大小的金块,大家为了哄抢金块一度闹出了很多纠纷。”13日上午,记者在当地包家村小学校长王剑的带领下开始爬包家尖山,他一路向记者介绍了很多故事。王剑今年50多岁,本地人,不但对包公尖山的地形熟悉,还了解很多包公尖山的历史。

  包公尖山远看被一片绿色的植被覆盖着,走近了才发现,山体主要是由外表黑褐色的岩石构成。顺着山体间的一道峡谷向上攀登发现,一路上岩壁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采矿洞,有的一处就有七八个。洞外口则是大大小小的碎矿渣,有的矿渣因年代久远表面被氧化得发黑,有的则露出新鲜的黄褐色。

  王剑向记者介绍,在包公尖山方圆1万多平方米的山体四周,分布的大大小小的老矿井有上千个,有长有短,或竖或斜。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时候跟小伙伴上山打柴,老人们都叮嘱要小心,别掉矿洞里去了!

  包公尖山上曾是原始森林

  据村里八九十岁的老人相传,包公尖山上曾是原始森林,上面有郁郁葱葱的毛竹、阔叶林、杉木等树种。当年侵华日军来到上饶时,还从这里砍伐走大量的林木。可就在这么一片原始森林下,古代人竟然能准确地找出矿脉,还有办法将矿石提炼出来,实在是令人佩服。

  王剑告诉记者,老矿井大多是后来采矿的村民不断发现的。据一些采矿村民称,数量众多的古井几乎全有矿脉走向的遗迹,说明古人采矿打井十分精准。相传古人炼矿也有一套,先是将火路理开在矿石上焚烧,烧过之后将陈醋倒下让矿石酥化,然后再加精炼就能炼出金银。

  古矿井内清凉宜人好避暑

  当日,上饶的最高温度是38摄氏度。上午11时许,还没爬到半山腰,记者上衣就被汗浸湿了。可一进入路旁一个一人多高的古矿井,里面阵阵清爽的凉风让人感觉犹如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个矿井的巷道平着向内延伸,深不见底,巷道内壁坑洼不平,一看就是手工开凿出来的。

  王剑指着洞口几块摆得平平整整的石块告诉记者,这里可是当地人的避暑好地方,进入洞口一米之内,气温就能下降10到20摄氏度,越往里洞内越凉爽,天气再热里面也是12摄氏度左右。原来,包公尖山脚下还住着100多名村民,干农活累了或是天气太热的时候大家都会到洞口避暑。不知道什么原因,这种矿井在当地都被称为“银光洞”。

  山顶处矿井为唐代采矿旧址

  被专家初步确定为唐代矿井遗址的地方位于包公尖山即将到顶的位置。这个古矿井是斜着朝内纵深的,顶部有两三米高,可容一人进出。在矿井外有一处似乎被打磨过的十分平整的花岗岩石壁,上面刻有数个巴掌大小的字,写着“乾元一年六月十三日白,宾趺下”的字样。

  王剑告诉记者,几天前,他和文物部门的专家来到这里,有字的石壁原来有一部分是被泥巴盖住的,他们一点一点把泥巴挖去才露出了字样。据专家推测,“乾元一年”表示唐代的一个国号,“宾趺下”的意思可能就是来取金的客人曾经在这里住过的意思。

  王剑回忆道,他七八岁的时候经常上这座山打柴,在到这个矿井的路边还曾有一排平整的大石头,石头上也都刻有拳头大小的行书体,字迹刻得很深,当时大家都很好奇。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石头不知道是被流土埋住了还是被人破坏了,他多次想寻找出来都没能如愿。

  包家村曾有唐代铸币厂?

  当日下午,上饶县文化广播电视局林副局长向记者介绍,经过该局的初步确定,包公尖山的银金矿是唐代乾元年之前就开始开采了,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这一意见得到了部分省内考古专家的认同。该遗址比目前在德兴市发现的我国古代最早开采岩金的地方北宋年代金山金矿遗址还要早,这一发现对研究我国冶金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

  林副局长说,上千个古矿井是否同一年代所开采,古人如何探矿采矿,古矿井上原来是否真的覆盖着原始森林?这些疑问可能经过考证可以揭开谜底,也可能会成为永远的谜团!

  包公尖山下有的村民至今还住着土墙瓦房。据老一辈村民介绍,包家村原来的村名曾经是“金家弄”,分为“前炉”、“后炉”两个地方,相传当地曾经有辉煌一时的制币厂,当时这里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连皇帝都非常重视这个地方。

  王剑则向记者透露,村里的一些村民还收藏有当年的采矿工具及称量工具,其中用作称量工具的砝码是在村里的小河道里发现的,他曾亲眼看过。这些砝码是呈四方长条形的铜制品,有的上面有文字标称是一两二钱,有的标称是九钱。现在,这些文物还保留在村民家中,如果有专家前来考证,相信村民会拿出这些宝贝予以配合。

  大型采矿点将申请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日,省博物馆研究员刘诗中来到包公尖山上,进行了实地考察。刘诗中查看了石壁上记载的文字称,“乾元一年六月十三日白,宾趺下”几个字的写法字样符合唐代人的写字方式,且刻字的痕迹相当深,字样有经过风化后留下的痕迹,看样子应该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在矿井外,刘诗中还发现了几条古人开矿留下的痕迹。他还介绍称,井口一些黑色的石头初步可以判断是古人开采出来后,经过火烧变黑的。

  刘诗中还告诉记者,整个包公尖山有10多平方公里,整个矿脉带有5个多平方公里,主矿区就在山腰至山顶这一带。这个采矿点应该是唐代一个大型的采金场,有着众多的古矿洞、探槽、采坑,遗迹非常丰富,在国内很少见。

  刘诗中称,当时,古人能开辟出这么大型的采矿场,肯定是当时的朝廷非常重视。根据他的推测,这里采出来的黄金是用来进贡朝廷的;此外,也很可能送到西亚那边,打通中西文明的渠道。在初次探访之后,他们决定过几天再到现场进行详细考察;同时,这一大型采矿点还将申请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图 记者夏昊

饶饶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编辑 资讯编辑: webmaster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信息共享合作。
打印 | 收藏此页 |  Mail给朋友 | 举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评分:0

发表评论
seccode 换一个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