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江西广告网 >> 资讯 >> 媒体市场 >> 媒体杂谈 >> 查看资讯           在线投稿在线投稿

8

view

硅谷三国演义:微软、苹果和Google,谁将称王?

发布日期 发布: 2010-6-18  |  来源  来源: 网络转载  |   发布人 (共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2010年5月26日下午3点,纽约证券交易所,苹果市值20年以来第一次超越了微软。苹果以每股244.11美元收盘,而微软的股价则达到了7个月来最低点:每股25.01美元。苹果以2220亿美元的市值超越了微软的2190亿美元。

有意无意之间,你都会注意到,远在大洋彼岸的硅谷,正在上演一场精彩纷呈的“三国演义”。微软(Microsoft)、苹果(Apple)和Google三家公司之间,正在为了争夺未来全球IT界的头把交椅,剑拔弩张,在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应用领域短兵相接。

甜蜜往事

1975年,19岁的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退学创办微软时,一定不会预见到30年后90%的家用电脑都在使用Windows系统。1976年,乔布斯和沃兹拿着咬了一口的苹果为公司命名时,一定不曾想到30年后所有的苹果产品都成为时尚的象征。1998年,拉里•佩奇和埃里克·施密特在斯坦福大学的宿舍里建立搜索引擎时,一定不会预料到10年后Google会成为全球互联网开发者和应用者向往的圣殿。

三家公司彼此的关系,并不一直像今天这样紧张,反而有过一段甜蜜的往事。

1984年,苹果发布了一款个人电脑产品Macintosh,是苹果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产品,也就是至今仍在延续的Mac。现在人们都知道,苹果电脑使用的操作系统是Mac OS,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在1984年发布的第一代Macintosh上,安装的操作系统是由微软提供的。直到许多年后,苹果才开发出自己的操作系统Mac OS。

而更著名的一段往事,就是Google CEO埃里克•施密特还曾是苹果公司董事会成员。2006年8月,埃里克·施密特进入苹果公司董事会,两家联手对抗微软。施密特称苹果是“全世界我最敬仰的公司之一”,而乔布斯则称赞施密特作为Google CEO表现得“尽善尽美”。

直到2009年8月3日,施密特宣布辞去苹果董事的职务。因为Google此时的业务已经从搜索引擎蔓延开来,涉足苹果的多个核心领域,大部分苹果董事会议,施密特都无法再参加了。除施密特之外,还有不少公司高管同时兼任苹果和Google俩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最后一位“脚踩两条船”的董事会成员Arthur Levinson(亚瑟·莱文森),在施密特退出苹果董事会2个月之后,这位先生退出了Google董事会。

至此,三家公司曾经甜蜜的往事彻底终结,而彼时微妙的和平则早已暗流涌动了。

烽火狼烟

早在1998年,乔布斯重返苹果执掌大权;Windows 98横扫全球操作系统市场;Google在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宿舍诞生。时间在这里宿命般的重合,让我们从12年前那个遥远的时空里,听到了许多年后的震天战鼓。

2006年10月,Google发布Google Docs以对抗微软Office办公室软件。

2006年11月,微软发布便携媒体播放器Zune以对抗iPod。

2007年,苹果旗下iPhone热销之后,Google随即发布Android平台,并在3年后发布手机Nexus One;微软紧接其后发布了Kin系列手机,并宣布推出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 Mobile。

2008年9月,Google发布浏览器Chrome,以对抗微软的IE和苹果的Safari。

2009年,Google又宣布基于Chrome的操作系统正在开发,并将于2010年发售,希望与Windows及Mac OS一争高下。

同年6月,微软发布搜索引擎Bing与Google的老本行展开对抗。

苹果iPad发售之后,Google于2010年5月宣布与移动运营商Verizon Wireless合作开发平板电脑,竞争苹果iPad。

简而言之,微软、苹果、Google已经在与个人互联网应用相关的硬件(个人终端)、软件(操作系统和应用)和内容(抓取和呈现)三大领域呈三足鼎立之势,展开了寸土寸金的争夺。

由国外著名科技博客gizmodo绘制的地图
十分详细地展示了三家公司在各个领域的短兵相接

电子书:苹果iBooks vs. Google Books
手机:苹果iPhone vs. 微软Windows Phone 7和Kin系列 vs. Google Android
电子邮件:苹果MobileMe vs. 微软Hotmail和Live vs. Google Gmail
云:苹果MobileMe vs. 微软Windows Live、Xbox Live和Office2010 vs. Google Apps
视频服务:苹果iTunes vs. 微软Zune vs. Google YouTube
程序商店:苹果iTunes vs. 微软Marketplace vs. Google Android Market
操作系统:苹果Mac OS  vs. 微软Windows vs. Google Chrome OS
导航:苹果PlaceBase vs. 微软必应地图 vs. Google地图
搜索引擎:Google vs. 微软必应(bing)
移动广告:苹果 iAd vs. 微软MS Advertising vs. Google AdMob
平板电脑:苹果iPad vs. 微软Courier Courier vs. Google Android平板电脑
浏览器:苹果Safari vs.微软IE vs.  Google Chrome
办公软件:苹果iWork vs.微软MS Office vs.  Google Docs
家居视频硬件:苹果 Apple TV vs. 微软Windows Media CTR vs. Google TV
音乐服务:苹果iTunes vs. 微软Zune
网络软件:苹果QuickTime vs. 微软 SliverLight
便携式媒体播放器:苹果iPod vs. 微软Zune
游戏:苹果AppStore vs. 微软Xbox

当三家在正面战场打得不可开交的同时,一些不光彩的小把戏也必不可少。

6月10日,有国外媒体报道苹果修改了开发者协议,使得第三方的广告系统无法在iPhone、iPad和iPod上使用,此举无疑是针对Google。苹果的举动引起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的关注,很有可能因此遭受反垄断调查。

就在同一天,Google工程师塔维斯·奥曼迪(Tavis Ormandy)公布了微软操作系统中的一处安全漏洞及攻击代码,而在两天之后才将这一漏洞通知微软。尽管奥曼迪声明这是个人行为,但微软还是向Google表示了不满。

微软同样在玩小把戏。乔布斯在本周一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宣布iPhone4将于6月24日上市,而微软则针锋相对把他们在加州的一家专卖店定于6月24日开业大酬宾。而且这家微软专卖店与当地的苹果专卖店仅隔了三、四家商店。

剑指何方

据消息人士透露,微软已经把80%的精力投入到“云计算”之中,在未来的竞争中,把宝押在尽早掌握下一代互联网运算方式上;由于苹果在Mac PC、iPod、iPhone与iTune上的成功,它不必急于把力量投入到并不擅长的搜索、地图、社区等领域,必然会在第三方应用上继续坚持;而Google无疑正在像病毒一样侵入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搜索、视频、移动电话、操作系统、乃至电视,它正在梦乡一个条条大路通网络的世界。

三家各有所长,又在彼此的领域中胶着厮杀,而最终决定胜利的战役会在一个各方都十分薄弱的地方打响:电子商务。

事实上,Google购物搜索已经具备了足够多的信息,只需要加强电子支付功能即可,Bing搜索同样如此,距离电子商务只有一步之遥。

虽然这一领域已经有亚马逊和eBay捷足先登,但又怎样呢?

2009年11月20日,eBay宣布已经出售了旗下的Skype业务,不久前eBay的CEO又表示不排除继续拆分PayPal业务的可能。当与电子支付无关的业务逐步被拆分出售之后,eBay的下一步打算,显然就是到Google或是微软这样的巨头那里卖个好价钱。

亚马逊虽然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2009年收入高达191亿美元,但利润率只有区区4.7%,其中50%来自图书销售。与此相比,Google的电子书服务将销售其电子图书馆扫描的400多万本图书,与出版商分成的巨大利润可想而知。在线数字产品市场中,苹果则是绝对的龙头老大,根据国际唱片协会的数据,iTunes商店以在线的形式销售的音乐占到2009年美国唱片业销量的25%。在缺乏更好的数字技术支持的情况下,亚马逊的成长空间已经微乎其微了。

微软、苹果、Google谁更早一步到达电子商务市场,谁就能更早在三足鼎立的战争中占据主动。

天下大事

《三国演义》第一句便是:“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硅谷的历史也一次又一次地告诉人们,这里没有永远的胜利者。

仙童((Fairchild)时代,英特尔诞生了。IBM时代,微软诞生了。PC时代,Mac诞生了。雅虎时代,Google诞生了。在硅谷的历史上,永远都在上演小公司成长为大鳄的故事。

当我们在这里津津乐道微软、苹果、Google这三家如今的硅谷统治者时,这三家的战争也许无法预料结局,但可以预料的是,他们曾经创造的历史,也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在他们身上重演。

硅谷三国演义:微软、苹果和Google,谁将称王?硅谷三国演义:微软、苹果和Google,谁将称王?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编辑 资讯编辑: webmaster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信息共享合作。
打印 | 收藏此页 |  Mail给朋友 | 举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评分:0

发表评论
seccode 换一个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