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江西广告网 >> 资讯 >> 品牌营销 >> 品牌前沿 >> 查看资讯           在线投稿在线投稿

13

view

如何将公关作为真正的战略来看待?

发布日期 发布: 2009-2-06  |  来源  来源: 网络转载  |   发布人 (共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

tag 关键词: 公关 战略
 
上一篇 下一篇
  在国人旧有的思维中,“公关”一词要么总有些许暧昧、些许黑箱的意味;要么就是无聊的炒作;再者就是关系运作。事实上,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公关是企业必需的、必备的一种管理运作机制。在涉及到公共管理领域时,媒体和舆论经常批评它们存在“缺乏长效机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问题。其实,企业管理领域在公关方面也常犯此种毛病,而且不限于某种类型的企业。这背后隐藏着战略管理的缺陷。

  本人并非公关从业者,没有利益动机为公关摇旗呐喊,而是现实中商业实践在此方面的落后着实让人遗憾太多。看不下去,聊撰此文。这些都有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面前。在此仅列举今年发生的三个实例:(1)国际某知名日用品由于产品质量争端而再次陷入被动局面,尽管这种局面对其而言早有先例,但是此次其处理手段和措施着实让人啼笑皆非,甚至在处理过程中新出台漠视法律与民众反应的霸王条款。尽管后来争端平息,但不禁让人疑问这就是全球化的先进管理经验?(2)国际某知名电子产品同样由于产品质量争端而陷入消费者的质疑和索赔之中,但是其应对策略和能力更是让人疑惑。这就是与国际化经营配套的现代管理模式?(3)长久以来国内某些网站因为软件是否具备“流氓”性质而与网民争持不断,非要逼得网民搞出一个同盟来与之对簿公堂,直到最后国家出台相应法规予以解决。这就是我们一直追捧的新经济企业的管理能力?

  上面的案例仅只是沧海一粟。尽管随着时间的流逝,上述类似问题总会得到解决,毕竟企业还是要经营下去。但是上述例子中相关企业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看似强势,其实是一种被动挨打的招数。人都说“长痛不如短痛”,而它们采取的实质是“短痛不如长痛”。此类企业往往存在着两种心理。一是侥幸心理。幻想着“惹不起咱躲得起”,对于利益相关者的各种诉求不真诚应对而是尽力回避,将这些诉求臆想为只是少部分人的反应,或者甚至是其他竞争对手在背后使坏。这是一种掩耳盗铃的心态。在媒体、社会舆论和公众意识高度发达的今日,后果可想而知。即使真是竞争对手使坏,也要知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二是从众心理。反正同行大多这么干,或者自己在许多地方都是这么干,即便现在碰到了问题,反正法不责众,早有成型的先例在那里摆着哩。这是一种闭关自守的心态。现今已经是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如果不慎重对待各区域差异,尊重各国、各地自身的法律、标准、文化传统、意识心态等,结局不言而喻。这两种心理可谓从战略管理层面忽略公关的一种商业文化根源。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它们都是两种极为危险的心态。如果一个企业是两种心态兼而有之,那么就已处于双重危险的境地。

  除了文化根源,这种问题与企业自身的战略管理水平直接相关。在本人所接触到的企业管理项目中,经常会发现,有些国内企业在战略管理层面并未给予公关以足够的重视,甚至根本就未提及公关,而部分国际知名企业同样难以逃避此问题。在有机会拜读的各种国内外企业战略规划报告中,“公关”在其中篇幅微乎其微,这只是一种表象,更重要的战略规划报告、战略管理制度缺乏那种将公关作为真正的战略层面问题来看待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在多数情况下,企业都将公关仅视为营销或广告职能中的一个模块而加以对待;或者对公关理解偏颇,片面地强调政府关系、或客户关系等等,公关变成了关系的代名词。实际上,对公关的重视和理解程度,主要取决于企业高层以及企业内部专业管理部门对公关的实质“沟通”的切实领悟和把握;当然,现阶段商业法律、政策、标准等的有待完善也使得在此方面的忽视或大意暂时无关痛痒。
编辑 资讯编辑: webmaster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信息共享合作。
打印 | 收藏此页 |  Mail给朋友 | 举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评分:0

发表评论
seccode 换一个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