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江西广告网 >> 资讯 >> 热点资讯 >> 查看资讯           在线投稿在线投稿

61

view

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官员选拔存“潜规则”问题

发布日期 发布: 2008-6-03  |  来源  来源: 网络转载  |   发布人 (共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中新社南昌六月二日电 (记者 吴庆才)北大研究生黎滢二日见到了一位特殊的网友——江西省委书记苏荣。不过,苏荣却自称自己是一位普通的网民,聊的话题既有严肃的政策问题,也有诸如“为什么江西女孩长得漂亮”这样轻松的话题,甚至不讳言当前官员选拔中存在的“潜规则”问题。

江西滨江宾馆十号楼本是招待高官和贵宾的场所,二日,与黎滢一同被苏荣请来的二十八位网友成了这里的贵客。而更多的网友,通过直播的网络“拍砖”、“灌水”、提问。

苏荣约见网友缘于一封公开信,五月五日,他通过媒体发表公开信,向全国征集解决事关江西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民间智慧”。公开信发表后,目前已收到了三万三千多条建议,而当天到现场的网友只是其中的代表。

那么苏荣究竟看没看这些建议?苏荣表示,三万多条建议并未全部看到,但基本的东西全部看到了。而且不是一个人在看,他还要求将建议,包括批评意见,直接送达分管的省委常委和副省长,能整改的整改,能吸纳的吸纳,暂时不能采纳的要作决策参考。

苏荣十分重视网民的意见。他刚到江西不久,就要求官员要学习、研究、熟悉网络,学会用网民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进行交谈。

在当天的见面会上,网友提出了包括“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江西的对外开放战略、如何选拔官员、城市规划等涉及江西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各类问题,苏荣都逐一作了认真回答。

谈及官员的选拔问题,苏荣坦言,在选拔过程中,我们尽可能按照德才兼备和“四化”的标准,但也不可否认“潜规则”在起作用,不承认这一点,不是唯物主义者。所以有人说,“四化”不如有人说话,德才兼备不如早点准备,也确实有人尝到了这样的甜头。

对此,苏荣表示,江西今后的官员选拔,要通过制度来选人,通过机制创新来选人,限制潜规则的作用。最近江西正准备从六千名处级官员中选拔一批后备官员,被选中的官员要过四关,第一关是知识测评,第二关是民众基础测评,第三关是组织考核,最后进行面试。

据悉,短短一个小时的聊天,有八百四十多万网民在线参加了这场特殊“约会”,直播网络一度“塞车”。

  关于建言

  网友的重要建议我都看过

  ——在我们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的同时,网络同样是一种好的方式,网络通四海,网络达网民,可以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自5月5日发表公开信以来,共同谋划江西美好的明天,加快发展,问计求策活动开展以来,28天共收到网友通过邮件、短信、电话发来的建言3.3万条。“这使我们非常受感动,网友的重要建议我都看过。”苏荣说,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且很快确定了试点单位,全国省一级的试点单位有3个部委、3个省,其中包括江西省。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要达到什么目的?三句话:党员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发展上水平。对试点单位,中央提出了要回答研究8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要研究如何吸收广大群众的参与,听取群众意见,将群众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评价作为最终的衡量标准。

  “在我们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的同时,网络同样是一种好的方式,网络通四海,网络达网民,可以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网民处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对社会发展体验最深刻,提出的建议也是真知灼见,历史也证明,群众从来就是历史的创造者。”

  来自北京的媒体评论员郭松民作为现场交流的建言代表,对江西的此举赞赏有加。他说,江西的此次问计求策活动已成为网上的亮点、热点,引起网民的广泛关注。面对网上如潮般的建言,他想了解的是,书记对网友们的建言有怎样的看法?

  对此,苏荣表示,为使网友的建言献策直达省委、省政府,要求“问计办”将网友的建议、意见,哪怕是批评意见、尖锐的意见都要分门别类进行整理,直接送达省委常委和分管的副省长,由他们根据情况,能整改的整改,能吸纳的吸纳,暂时不能采用的,作为重要建议在工作中决策参考。

  苏荣说:“我们以两种方式使建言献策力争变成实践,一是编发快报、简报,到现在编发快报62期,网民的重要建议直接送给我本人,我全部看过,有的看过两三遍。另外是给分管领导的专报,分发到省委、省政府各部门、各设区市的负责人。有的建议已经变成了实践,如廖有良同学建议编一本有关江西省情的教材,供江西学子包括中小学学习使用。已责成省教育工委、教育厅编写关于江西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教材。网友绝大多数有价值的建议都将被采纳或进入省委、省政府的决策。”

  关于生态

  是红色根据地更是绿色天堂

  ——无论香港的企业家、社会各界人士、旅游人士,到江西来旅游也罢,创业也罢,既有赚钱的机会,也可享受大自然。

  谈到江西的生态时,苏荣连说了几个一流:一流的空气、一流的阳光、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生态环境、一流的人居环境。这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最好目标。

  苏荣说,鄱阳湖是江西的母亲湖,多年来养育着赣鄱儿女。鄱阳湖一年流入长江的总水量达1460亿立方米,超过黄、淮、海三河入海的总量,水量占长江总水量的15.5%。鄱阳湖不仅是江西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如果说有什么是江西最大的优势的话,就是生态环境。我们对其的保护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建设。为此,做好鄱阳湖的规划、保护、建设是事关全省战略的重大问题,作为“十一五”乃至今后发展的重大课题。为使规划更科学、更具有长远的战略,我省列了10个课题在国内外招标。关于鄱阳湖生态的研究,有5个是国家重大课题,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这是到目前为止,就一个河系湖泊进行专题研究国家投入资金最多的一次。

  在回答一位香港网友提出的问题时,苏荣说:“江西的吸引力,不仅仅是红色的根据地,更是绿色的天堂。为此,我想,无论香港的企业家、社会各界人士、旅游人士,到江西来旅游也罢,创业也罢,既有赚钱的机会,也可享受大自然。”

  关于人才

  人才培养决定着江西的未来

  ——高层次的人才势必能研制出高端产品,办起一个企业,乃至兴起一个产业。

  “过去我们常说,‘谁拥有了青年,谁就拥有了未来。’后来,我在和大家交换意见的时候,我说是否前面需要加几个字:‘谁拥有了有知识的人才,谁就拥有了未来。’”在与网友就人才引进进行交流时,苏荣说,高等教育在我省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在我省一共有66所高等院校,78万学生,近7万名教职员工。在一定程度上,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决定着江西的未来。高层次的人才势必能研制出高端产品,办起一个企业,乃至兴起一个产业。我省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省委对我省高校特别重视。前不久研究配备了22名副校长的基础上,最近省委决定,面对全国公开招聘博士生以上学位的20名副校长,这件事情在两个月内办完。高校,高校,是大师的学校、名家的学校,只有高校的领头人具有高学历、高学识,才能带起一个学科,办好一个院校。同时,还准备在全国引进博士生到我省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大企业和党政机关工作,努力地提升我省人才素质。

  干部制度

  干部制度改革将采取三大步

  ——未来,除公开招聘20名副校长外,还将拿出10个正厅级岗位在全省公开聘任,对年轻干部抓紧培养,确定后备干部人选名单。

  面对网友提出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这个十分尖锐的问题时,苏荣毫不回避。他说,在干部的任用上,尽管我们努力地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按照尊重民意、注重实际的原则选拔干部。另一方面,无可否认,潜规则在起作用,也是一个事实。不承认这一点,不是唯物主义者,所以有人说,“四化不如有人说话,德才兼备不如早点有准备”,也有人确实找到了这样的机会,得到了这样的甜头,得到了使用。“我们怎样解决这些弊端和问题呢?就是进行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通过制度来选人,通过机制创新来选人,限制潜规则的作用,在这一点上,我们将陆续地采取一些重大的措施。这包括我们已经采取的四个设区市的市委书记名额通过全委会推荐的方式,我们原准备选4名书记,得到大家公认的3名,我们就确定了3名。对3名市长的选举,也是通过省级领导谈话和全委会推荐的方式,全部是省直机关的50岁以下正厅级干部。”

  苏荣指出,未来,除公开招聘20名副校长外,还将拿出10个正厅级岗位在全省公开聘任,对年轻干部抓紧培养,并且通过4次程序性的工作,确定后备干部人选名单。4个程序包括:知识测评;群众基础测评;党组织考核;面试。最后我们确定1000名左右的后备干部,并将其佼佼者几十名一次任用,这就是我们在干部制度改革上已经走过的三步和准备采取的三个重大步骤。

  城镇建设

  十几年后赶上全国平均水平

  ——我们要想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要重视农业,必须加强工业;要建设新农村,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

  苏荣说:“我们感到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本事还不够,视野不够开阔,跟不上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为此,所有的省委常委副省长、各市的书记、市长、省委省政府重要部门的负责人到上海、南京等城市去学习,应该说,这次学习收获很大,我们感到还不够。”

  苏荣强调,未来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生产要素方面出现的配置不平衡,使得江西的农业发展潜力更大。未来几年,有可能是江西农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农民人数多,是社会经济发展较慢的一个重要表现。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使城市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减少。我们要想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要重视农业,必须加强工业;要建设新农村,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目前,全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44.9%,江西省是39.8%。我们力争在未来10~15年内,努力地将这一差距缩小为零,即赶上全国的平均水平。

  抓好项目

  发展抓项目不是人人抓项目

  ——抓好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衡量我们各级领导是否具有领导经济本事的一个重要标志。

  面对目前很多网友关心的抓项目问题,苏荣指出,所说的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交通、运输、能源、公共产品;具有发展潜能的产业项目;围绕优势,发展能够创造市场占有率高,成为国家名牌,乃至世界名牌产品的项目。“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能否围绕这些基础设施、公共产品、产业潜能和创造名牌、发挥我们优势的产业,抓好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衡量我们各级领导是否具有领导经济本事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全力以赴抓的时候,我们要特别防止倾向性问题的出现,即科学发展抓项目绝不是人人抓项目。政法机关就是要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教育部门就是办好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卫生部门就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得下达招商引资任务。”苏荣强调,不是人人抓项目,也包括乡镇是为农民发展商品经济,提供服务,原则上不去搞工业。如果有好的项目,到县里的工业园区去。

  “当我们在强调一项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可能出现的倾向性问题,这是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编辑 资讯编辑: webmaster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信息共享合作。
打印 | 收藏此页 |  Mail给朋友 | 举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评分:0

发表评论
seccode 换一个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