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江西广告网 >> 资讯 >> 人物专访 >> 查看资讯           在线投稿在线投稿

26

view

经叔平:亦商亦政揽风云

发布日期 发布: 2009-9-23  |  来源  来源: 中华经济网  |   发布人 (共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

tag 关键词: 风云 经叔平 商亦政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优秀代表,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全国工商联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原主席,中国民生银行名誉董事长经叔平同志,因病于2009年9月14日17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经叔平简历

1918年7月生,浙江上虞人,民建成员,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

1934年至1939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1939年至1942年任上海新中实业厂副经理。1942年至1957年任上海华明烟厂副经理、经理,上海华成烟厂经理,上海卷烟工业同业公会主委,民建上海市委秘书长,上海市工商联副秘书长,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1957年至1979年任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全国工商联常委。1979年后历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房地产部总经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国家外资企业管理委员会特邀顾问,对外经济贸易部特邀顾问,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常务董事,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董事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1993年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全国工商联执委会主席,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8年9月当选为台湾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

是第六至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八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人民网资料)

经叔平:亦商亦政揽风云

白发皓首,身材却硬朗而挺拔;气度轩昂,面容却慈祥谦和,这是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原主席、工商巨子经叔平给人的第一印象。无论什么时候,接近他的人都能从他缓慢而严谨、略带江浙口音的谈话中感受到老人思维敏锐、意识超前的一面。

在公众场合出现的时候,经叔平脸上总是绽露出灿烂的笑容,这种笑容使他看起来从容不迫,雍容优雅。他用那双深邃而充满睿智的眼睛,探寻着中国经济改革的出路。

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征程中,经叔平是一位义无反顾的“破冰者”。

主政工商联见证非公经济发展

经叔平的一生都和工商联紧密联系在一起。

1952年,各地相继组建工商联,出任上海市工商联副秘书长的经叔平分管税收募债。为了既杜绝偷税漏税,又使税收合情合理,经叔平建议在上海推行建账工作,后被全国工商联推广。有些税务部门,鉴于某些不法商业、企业主的偷漏税行为,出于为国家增加税收的愿望,将企业产出未销的库存商品,视同已经售出的商品先期提税,侵占了私营工商业本用于投入再生产的流动资金,伤害了私营工商业的利益,也影响了他们同新政权的关系。经叔平在政协会议上指出危害性,促使税务局及时纠正了偏差。

有一年,中央派给上海的公债数字很大,超出了工商界的承受力,经叔平向上海市政府作了汇报。市政府派他赴京反映情况,经叔平的经济思辨、精明睿智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给薄一波等中央财政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全国工商联首任主任委员陈叔通对他大为赏识,1956年请经叔平到北京工作,半开玩笑地说:“你来这儿在生活上可能要委屈你,我们最好的4间房让你住,当然比你在上海住的那幢小楼要小多了。”次年,经叔平赴京就职。

1993年10月,年届75岁的经叔平在全国工商联“七大”上当选为执委会主席,成为继陈叔通、胡子昂、荣毅仁之后的第4位主席。此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容忽略的作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希望全国工商联肩负起非公有制经济协调发展的工作,并确定其为中国的民间商会。这是全国工商联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变。经叔平尽心竭力,不负重望。

作为历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提出的各种提案和建议,数量之多、质量之高、理论深度和说服水平在各民主党派中占据特殊地位,其中包括关于健全财产法律制度、加强私有财产保护的建议案等。尤其是私产入宪,就是经叔平率领全国工商联多次呼吁,终于在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中落到实处。

不持股份的董事长

上世纪90年代初,民营经济正从国民经济的必要补充上升为重要组成部分,但金融领域对于民间资本而言,还一直是个禁区——在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难的同时,地下钱庄、非法集资等活动却相当频繁。如何解决这一急迫的问题呢?

1993年,全国工商联新任主席经叔平庄严承诺:“我在任将做几件事情,最重要的一件就是办一家银行,专门为非公有制经济融资的银行。”第二天,经叔平就把两位“笔杆子”请到家里,商量了7天,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朱镕基写了一封信。提出由全国工商联牵头,成立一家以工商联内有实力企业家为主要股东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为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两天后,朱镕基批示“请人民银行予以考虑”。

1996年1月12日,中国民生银行作为第一家非国有控股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正式挂牌开业,78岁的经叔平被推选为董事长。经叔平本人不持股,却能坐上中国首家民营银行的头把交椅,并享有投票权,这在中国股份制改革的进程中是绝无仅有的。他提出,要把民生银行建成一个“百年老店”,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中一名合格的竞争者。

自诞生以来,民生银行被大家称为“民营银行”,但经叔平一直坚持称为“主要是由非公经济投资、入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想标新立异”的他这样解释:“十五大文件和我们国家的法律规定里面,要么公有制,要么非公有制,要么私营、个体、外资,没有写"民营"的,所以在法律上没有什么依据。”

1997年,民生银行与普华国际会计公司签订了委托审订协议,成为我国第一家聘请国际知名会计公司审计年报的银行。1999年,民生银行试行员工收入与利润增长挂钩,将银行利益、股东利益和员工利益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但是发展速度较慢、不良贷款率逐步攀高等问题也开始显现。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群主要在中小企业,但由于中小企业的信用等问题,使得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很难落实。经叔平坦言,这个矛盾需要由政府参与组织担保基金来解决,减少银行的压力。

经叔平曾强调,对于千疮百孔的、没救的企业就应“见死不救”,“因为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再扔钱也是白扔,不能让其拉着银行一起死”。他说,银行自有资金只有5%左右,95%的资金为储户的钱。控制风险,必须提高贷款门槛。

“银行更要学会"雪中送炭"。”经叔平常对人说起这么一件事:1970年,他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每天拉三四百斤重的车子。有一次,天下着大雨,他拉着车走一段上坡路,车子拉上去又滑下来,滑下来再拉上去,来回好几次,全身的力气都使完了。这时,有一双手伸过来,帮他把车子推上去了。经叔平感慨,企业也会遇到雨雪天,可能你帮它推一下,这个坡它就上去了。

经叔平一直把上市作为民生银行的发展机遇,1999年,他成立了上市领导小组并亲任组长,“我们的招股书是270页,人家说是打破纪录了。所有都披露了,一清二白,清清楚楚。”在他的努力下,不是最早提出申请的民生银行,2000年12月却成为第一个上市的银行。

2005年初,在《银行家》杂志公布的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报告中,中国民生银行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二,其中资产质量、人力资源竞争力、公司治理竞争力排名第一;金融创新竞争力、服务质量竞争力排名第二;科技竞争力、内控机制竞争力排名第三。

如今,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造、汇金公司的成立、交通银行等商业银行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这一系列举措都是沿着产权制度改革、实现股权多元化、重组上市、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这一思路推行的。经叔平前瞻性地预见了这场变革,且是这场变革的先行者和探路人。

“老球迷戏痴”重拾爱好度晚年

2006年春节前,温家宝总理看望了3位党外老同志,经叔平是其中一位。温家宝给经叔平送上一个大果篮,关切地询问身体和生活情况,温家宝紧握着经叔平的手,动情地说:“您为国家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一生跟着党走,参与了社会主义建设,参与了改革开放,并费尽心血。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经叔平频频点头。

从花甲之年重拾经济工作以来,经叔平又在政治经济舞台上驰骋了20多年。80多岁高龄的老人能保持这种工作姿态,与幸福的家庭分不开。在经叔平看来,夫人王征萱既乐观热情,又细致周到,是自己的贤内助。

“文革”期间,经叔平一家6口曾一度分布6地:经叔平从干校返回北京,王征萱留在湖北沙洋干校,儿女们分别在内蒙古、黑龙江、玉门油田和云南西双版纳。年轻时在上海做少奶奶的王征萱当起了“猪倌”,还让上海的姐姐给她寄来了有关养猪的书籍,成了“养猪专家”,干校的同事们都称她“猪婆婆”、“猪奶奶”。

在经叔平的卧室里挂着一张他与夫人的结婚照,不是当年上海滩流行的婚纱礼服,却别有一番淡雅动人的韵味。然而,这桩美满姻缘在现在《婚姻法》中却是不被允许的,因为他们的祖母是亲姐妹。经叔平和王征萱是真正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所幸的是,他们的4个子女都聪颖有为,第三代也是如此,这种幸运也许是个特例吧。

对于自己的健康之道,经叔平总结:“多想事情。人一想事,眼睛就发亮,就有精神了。”经叔平的不老秘密应该还有一个,就是无身外之物的挂碍。他常说,“我只考虑各方面的利益,不考虑个人的什么利益。假如各方面都得利了,我就觉得我是最成功的,这个是最大的安慰”。另外,经叔平说心情很重要,“天下事最要紧的是心情要好,并且有信心。我总有这么一个信念,我们经过前30年的曲折,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两个过程结合起来,我觉得中国和平崛起是必然的。”

近几年,经叔平先后从全国工商联主席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岗位上退了下来。生活内容主要是看书,他比较爱看英文原版小说和世界名人传记。其次是看体育节目,特别是足球、网球、篮球、排球,常常夜里爬起来看球赛的电视直播。

经叔平忆起少年时的上海租界,“中国足球队较少,而外国侨民、团体都有足球队,租界的一些外国驻军也有足球队”。经叔平等学生看足球赛时都希望中国队把外国队打败。

“球迷”经叔平还是个“戏痴”。1933年,京剧名家马连良到上海演出,由于就读的圣约翰大学附属高中管理严格,经叔平没能赶上演出时间。他和一帮小戏迷集体给戏院写了一封信,请求马连良周六下午给他们加演一场。几天之后,他们的信竟然刊登在上海《新闻报》上,马连良也真的给这些学生们加演了一场。

还有一次,经叔平在戏园里听杨宝森的戏。杨宝森在台上唱一句,经叔平身后的一位戏迷就跟着哼一句,经叔平几次压住火气,转过身请求那人保持安静。可那人不一会儿又情不自禁跟着哼唱,年轻气盛的经叔平忍无可忍,一气之下把椅子竖起来,自己高高地坐在椅子顶部,以牙还牙地冲那人说:“你不让我看,我也不让你看。”场面一下子火爆起来,两人差点动起手来。

回忆起年轻时的这些趣事,经叔平忍不住开心大笑起来。

摘自《中华儿女》

编辑 资讯编辑: webmaster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信息共享合作。
打印 | 收藏此页 |  Mail给朋友 | 举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评分:0

发表评论
seccode 换一个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