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江西广告网 >> 资讯 >> 媒体市场 >> 媒体杂谈 >> 查看资讯           在线投稿在线投稿

59

view

国产动画电影有口碑无票房 缺乏品牌和独创

发布日期 发布: 2011-8-20  |  来源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   发布人 (共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

tag 关键词: 国产 品牌 动画电影
 
上一篇 下一篇

故事有了、技术有了、资金有了、宣传有了、档期也有了……但国产动画电影依然不赚钱。在这个暑期,《魁拔》、《兔侠传奇》、《藏獒多吉》等几部投资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国产动画电影“败走麦城”,票房只有区区数百万元,投资人惊呼“亏大发了”!令人奇怪的是,这几部电影的口碑普遍不错,但这并没有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票房。“有口碑,没票房”成了国产动画电影挥之不去的梦魇。原因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如果不破解,中国动漫产业的未来堪忧。

与国外相比,国产动画电影的一大软肋是缺乏品牌号召力。品牌是什么?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品牌就是质量的保证。出于对品牌的信赖和认同,人们甘愿支付较高的溢价。与其他类型的电影不同,动画电影对品牌的依赖更加严重。对一般电影,观众可以根据对导演、演员的了解和偏好作出是否购票的选择,而对动画电影,观众只能依据此前的观影经验来推测最新的这部是否值得看。而国产动画电影这些年干的净是些砸牌子的勾当,导致观众的信任危机。近些年,几乎每年都有国产动画电影号称要和好莱坞一较高下,在宣传攻势下,观众走进影院之后却大呼上当。牌子砸了,后出的国产动画电影不论怎样强调投资巨大、制作精良,也难以唤起观众的热情。相反,迪斯尼、梦工厂的动画电影有一部算一部,都在可接受的水准之上。同样的票价,观众如何选择,是再清楚不过了。

国产动画电影的另一大问题在于缺乏独创性。独创性是什么?用传统评书的说法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武术”和“熊猫”都是中国人所熟悉的,但是“会武术的熊猫”你见过吗?在人家推出了《功夫熊猫》以后,我们再推会武术的兔子、猴子和狗,这不是模仿又是什么?观众不去看原创难道会掏钱去看仿品?

国产动画电影没有独创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想象力。这倒不是说创作者不敢想,而是他们要么在想象上走得太远,变成了胡思乱想、胡编滥造,缺乏必要的逻辑;要么太过平实,完全成了现实的模本,缺少令人惊喜的东西。对受众而言,这样的作品既构不成智力上的挑战,也唤不起情感上的共鸣。人家怎么可能愿意掏钱呢?

一位动画学院的院长曾说,中国动漫缺的是文化,他认为“我国动漫人缺少文化自觉,缺少对老祖宗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而没有这种文化自觉,在创作上也就很难让动漫作品有灵魂。”这句话,只有最后的结论我能认同。是的,包括动漫在内的不少国产文艺作品缺的就是那个“灵魂”。

从根本上讲,一部文艺作品要想大卖,需要有一个“灵魂”。人们之所以会被作品打动,不仅仅是因为其情节,更是因情节所传递出的一种理念、一种精神。这样的作品在情节上也许是个性化的,但在精神内核上却是普遍的和共有的,是人人都能理解、接受和认同的。这种特点就保证了作品的受众面必然是广泛的,从而打下了作品大卖的基础。换句话说,价值观比故事重要,虽然没有故事就没有价值观。

好莱坞的电影情节千变万化,但追根溯源,却总能发现其中阐发的核心是基本的价值观:重视家庭、个人英雄主义、视自由为生命、捍卫法治、发财致富,等等。这些价值观其实不是美国人所独有的,世界各民族总是或多或少地具备这样的观念,只是表现形式各有不同罢了。美国人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们把这些基本价值观用充满个性的故事包装了出来。美国电影横扫全球的奥秘不仅仅是那炫目的特效,更是这些深藏于影片背后的东西。

而这正是我国许多文艺作品的薄弱之处。我们太强调民族的,结果反倒不能成为世界的。我们太强调资金、技术、市场这些外在的条件,结果反倒忽视了对人性的基本需求的关注和研究,所以我们的作品没有“灵魂”。以这些票房不佳的国产动画电影而论,虽然在具体故事上很出色,制作也堪称精致,但它们太有个性了,以至于难以唤起观众的共有体验。这样的动画影片当然只能是“赢了口碑,输了票房”。

编辑 资讯编辑: webmaster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信息共享合作。
打印 | 收藏此页 |  Mail给朋友 | 举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评分:0

发表评论
seccode 换一个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