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江西广告网 >> 资讯 >> 热点资讯 >> 查看资讯           在线投稿在线投稿

112

view

孙立坚:6万亿有毒资产挑战美国救市能力

发布日期 发布: 2009-3-25  |  来源  来源: 网络转载  |   发布人 (共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根据IMF的推测,全美有毒资产的规模在目前环境下估计达到近6万亿美元,而现在政府能够投入的“消毒”资金只有1000亿美元,所以非常微不足道。

  尽管如此,美国政府依然孤注一掷,或许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再不继续注入流动性,已出现的经济复苏迹象就有可能因高企的贷款利率和不断上升的企业债风险溢价而造成的恐慌被吞噬;二是期待政府资金的前期投入能带来民间资本加盟的效果,以恢复市场价格和投资者的信心;三是在G20峰会之前采取“印钞”行动,能够避开世界各国要求美国政府做出维持世界经济稳定的政策承诺。相反,如果政策效果显现,还能够在G20峰会上强调联合救市的重要性。当然,如果目前这一消毒举措不能产生实质性效果,那么,美国政府也完全有可能仿效当年日本政府的做法,国有化这些有毒机构。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解决危机参与救市的理念主要是依靠市场的手段。尤其在解决LTCM(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困境时,格林斯潘所带领的美联储就成功地联合多家私人金融机构去收购LTCM的有毒资产,从而避免了这家运作多个欧洲国家央行委托管理的外汇资产的美国金融投资“梦之队”的倒闭,也避免了由此触发全球金融危机的风险。这次,美国政府依然想通过市场自身的能力来修复,只可惜今天危机已经发展到人们对金融体系失去了昔日信心的悲观状态,离开了政府强有力的介入,是不可能像当时那样靠市场自身来解决问题的。另一方面,即使现在美国政府在积极救市的过程中,也还是感到了自己能力的极限,至少在如何购买有毒证券或有毒贷款问题上,离开了私人投资者对价格的把关,完全有可能因为政府的过度输血或输血不足,而造成投资效果失控的局面。正因为这样,政府想通过自己的输血行为能唤起市场投资者的信心,从而缓解市场对流动性过度争夺的恐慌行为所导致的“失血”状态。这种现金为王的恐慌行为所形成的流动性陷阱,甚至可以吞噬政府有限的输血效果,当然也就不可能如政府所期待的那样由市场靠自身 “造血”得以复苏。

  美国政府这一公私合作的救市细节一公布,市场的反应非常强烈。这说明私人投资者在经历投资环境缺失的痛苦过程中,也期待在政府的信誉担保下,获得剔除风险后的实际收益。政府也为了让私人资本尽快加盟,以减少后续救市的成本,正在出台一系列鼓励私人资本进入的激励机制设计。比如,参与救助的机构,其高管的薪酬可以突破政府所设定的上限。当然,更为关键的是投资者的风险认识和政府的激励机制设计是否匹配,这将直接影响到公私合作的救市效果。我们不难推测,未来政府和市场的博弈会越来越明显,最优的解决方案很可能因为互相之间的“不合作”而不得不被放弃。

  流动性恐慌的特征在欧美市场一天得不到解决,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复苏代价就会变得越来越大。今后,美国政府一定会在“注资战略”和“接管战略”之间做出痛苦的两难选择!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编辑 资讯编辑: webmaster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信息共享合作。
打印 | 收藏此页 |  Mail给朋友 | 举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评分:0

发表评论
seccode 换一个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